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復蘇
隨著A股指數的持續攀升,停滯已久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開始復蘇。今年以來,共有9家上市公司宣布推出或重啟股權激勵方案,7家已成功進入實施階段。在烽火通信、海信電器等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方案接連獲得國資委和證監會的審批通過后,青島海爾宣布重啟股權激勵更是引發市場資金追捧。然而,自2008年至今,已經有57家公司停止實施股權激勵,占2006年以來公布預案總數的39%。經濟復蘇之路還存在反復,期待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全面活躍還為時尚早。
央企股權激勵接連獲批
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5月26日,今年共有9家上市公司宣布推出或重啟股權激勵方案,7家已成功進入實施階段。此外,自去年10月國資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規范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后,今年共有5家國有企業獲批了股權激勵方案,分別是安泰科技、廣百股份、烽火通信、海信電器和興發集團。上述5家公司中,安泰科技、烽火通信是中央科研院所上市公司,屬于人力資本密集型企業。
“這帶有一定偶然性的同時,也反映了其內在的必然性。表明了在央企股權激勵的審批中,監管部門對尚未成熟的股權激勵運作采取科研院所先行的試點理念。” 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培敏指出,廣百股份、海信電器、興發集團的獲批,凸顯了地方國資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穩步推進。
然而,由于經濟復蘇還有很長時間,去年推出股權激勵方案最多的民營企業大部分仍處于觀望時期,股權激勵的全面復蘇還未到來。
據統計,2006年實施股權激勵至今,共有145家公司公布股權激勵預案。但僅2008年就有45家公司宣布終止股權激勵計劃,其中有32家屬于當年推出當年即宣布夭折。今年以來,共有12家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被停止實施,一季度就有銀基發展、西飛國際、華發股份、拓邦電子等公司終止,招商銀行、通威股權、海油工程等公司均在4月份停止激勵計劃。
今年在安泰科技“低調”通過監管層審批后,烽火通信幸運地成為第二家通過審批的央企。早在2007年12月26日,烽火通信就公布了首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并在國資委網站進行了公示。然而直到今年初,其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才終于獲批。其一波三折的股權激勵過程也反映了監管層對國有企業股權激勵制度的反思和規范的過程。
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是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井噴期”,期間共有151家上市公司啟動股權激勵計劃。
熱火朝天的股權激勵也帶來諸多問題,如行權價和行權條件過低,起不到激勵作用等。證監會于2008年相繼發布三個有關股權激勵的備忘錄,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相關問題進行了規范,被市場解讀為監管層收緊審批股權激勵,隨后國有股權審批進入相對緩慢時期。
方案設計更保守
“2008年,許多上市公司的股價紛紛跌破股權激勵計劃的行權價,諸多公司不得已選擇終止股權激勵計劃;此外,去年監管層對股權激勵的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導致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與新規不符,不得不收回已公告的計劃。”鄭培敏表示,如美的電器、特變電工的方案中,股權激勵與增發同時進行,這與備忘錄2號中“股權激勵應該與增發等重大事項間隔至少30天”的規定相沖突。
截至5月26日,今年共有9家上市公司宣布推出或重啟股權激勵方案。其中,中華神集團、青島海爾屬于中止后又重啟激勵方案的,另有5家公司屬于深圳中小板。“這充分表明了中小板企業探索股權激勵的積極性最高,也與該板塊中民企比較多、實施股權激勵的政策障礙比較少有關。”鄭培敏表示。
與去年的股權激勵方案相比,今年公布的激勵方案都較嚴格地遵守了相關政策法規,尤其是股權激勵“備忘錄”文件。同時,行權范圍、行權價以及相關業績考核指標等都進行了相應調整。“如青島海爾重新設計的股權激勵方案較前次方案行權數量減少,行權價格提高,兌現的標準也更嚴格。”銀河證券分析師朱力軍表示。
與烽火通信的曲折經歷不同,去年11月正式啟動股權激勵的海信電器只用了短短5個多月時間就成功獲批。“海信電器的迅速獲批主要是其方案設計的中規中矩,此外時機選擇了市場的最低點著手。”鄭培敏表示。